Views: 1323
|
Replies:0
|
不是攀比,在美国外貌管理很重要!
By 风寻370
|
OP
04/19/2018
外貌管理是塑造自己公众形象(public image)的一部分,美国学校提倡外貌管理并不是要鼓励孩子互相攀比、以貌取人。在西方家庭,外貌管理的观念很早就通过家人的言传身教进入孩子的脑中。不是教育子女追求品牌,而是培养品味,而品味多多少少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 在美国,外貌管理也是一门“必修课”。刚赴美的两个月,研究同学的穿着打扮成了我适应学校环境的一部分。我慢慢发现,在美国高中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交系统中,外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女生而言)。 不管是哪所学校,社交圈金字塔的顶端永远是一群帅哥靓女——他们很有号召力,认识全校上下大部分师生;他们不仅好看,大多数人是学生干部、体育或艺术方面的佼佼者;他们不一定成绩优异,但交际能力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其它资源。在大学,这类群体更加正式化。 学校也鼓励学生独立培养管理外貌的能力。每隔一段时间,学校都会要求学生正装出席全校性的晚宴:学生们分坐成一桌桌,一边交流一边优雅地晚餐。 在我的高中,这类社交活动叫Vespers。Vespers的着装要求很严格,男生西装革履,女生则要穿正规的礼服,衣装不整洁、正式则会被教导主任“赶”出晚宴。 每次Vespers,我的美国朋友都会花整个下午挑衣服、化妆、做头发,房间床上、地上丢满了衣服,洗手间桌上摆满了烫发板和卷发棒。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能理解他们对美丽的重视,心想着:“好不好看又不会上成绩单,花这么多心思干什么?” 每次Vespers,我假装身边那群忙里忙外的女生不存在,一个人在寝室里写作业,直到开始前一小时才起身准备。我不记得自己第一次Vespers穿了什么,但当时一位韩国女生的经历深深印在了我脑海里。 图片来源自Pixabay 高一时,学校韩国人很多,中国人寥寥无几。当我们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踏入餐厅时,我身后的韩国朋友被教导主任叫到了一旁,因为服装不达标而被严厉地批评了,仿佛曾经在国内的我被教导主任指着刘海大声呵斥一样。不过,这次教导主任说的是:“你为什么不好好打扮自己?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其实,外貌管理是塑造自己公众形象(public image)的一部分,美国学校提倡外貌管理并不是要鼓励孩子互相攀比、以貌取人,也不是像国内一样,为了维持良好的学风告诉孩子外表是虚的、不重要的。我们而是应该正视它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看脸的世界”的道理就在于此:人类进化生物学中的“社会知觉”这个概念正解释了其中的逻辑,即人类会下意识地认为长得漂亮的人在其它方面(诸如学习、工作、社交)也会优秀。 就此,我的一位就读于斯坦福的男性朋友说过一段让我十分共鸣的话: 既然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而且全世界都通用,那么我们有什么必要去强调外貌不重要、人不可貌相,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妥当的。 相比如此,我们不应该告诉大家你应该好好打扮你自己吗?女生学会化妆,男生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多锻炼身体。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改造自己的能力,也需要有改造自己的觉悟。99%的人是不丑的,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外貌,敢于追求美。很多时候,只要阳光、干净,其实就足够了。
为什么这些学霸都才貌双全呢? 其实,对她们而言,外貌管理本身和刷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包括保养、化妆和衣着打扮——就能够提高的能力。就连我的一位普林斯顿学神朋友每次参加完女性学术社交活动后都会对外貌管理进行反思,她说这是活动中她“最大的收获”。 我有时候常想,若外貌管理的概念能更早地进入中国家庭的教育中,结果会如何呢? 在西方家庭,这一类观念很早就通过家人的言传身教进入孩子(特别是女孩)的脑中。不是教育子女追求品牌,而是培养品味,而品味多多少少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实际上,外貌和考试一样,一旦有了自由管理的空间,每个人对其不同程度的付出就会形成差异和竞争,而竞争就会带来压力。 图片来源自Pixabay 我很感谢留学给了我尽早正视外貌的机会,毕竟求学于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知识的过滤、让自己在各方面变得更具竞争力。 所以,在高中四年里,我在做学霸的同时,每个早晨都会仔细穿着打扮,几乎每天都有人夸奖我的衣服。四年时间里,我也和专业设计师一起,为学校舞台剧做服装设计和妆容发型设计,在高四的时候设计了自己的时装作品。 无形中,对外貌管理的意识给我带来了人际资源,增添了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发现了隐藏已久的另一面——那个自信、美丽、热爱时尚的自己。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