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2012
|
Replies:0
|
奥斯卡“最意外”赢家:不意外的政治正确
Tag:
奥斯卡
|
OP
03/06/2018
万众瞩目的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于3月4日举行,回首过往,无论形式与规模都不可同日而语。第1届奥斯卡在1929年5月16日举行、颁发15个奖,现在改为每年2月底、3月初举办,颁发24个类别奖项。形式上,早期偏向晚宴而非颁奖典礼,想入场的人不是受邀的话,还要自掏腰包花5美元买入场门票,换算现在币值,差不多是71美元。有趣的是1929年只有270人参加,仅花15分钟颁奖,其余时间是影人之间的餐叙交流。 电影《水形物语》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对于每个环节都严格控管的奥斯卡,去年发生拿错信封、念错最佳影片的大乌龙,是近年来最大纰漏。然而这样的风险在当年并不存在。早期奖落谁家是公开的秘密,媒体与得主早在事前就被告知。直到1941年,来宾不再提前获知获奖结果,改为在颁奖典礼上通过打开密封的信封来宣布得奖者,制度延续至今。 回归作品,奥斯卡迈入90岁,从提名的影片中透视出奥斯卡的审美焦点、精神气质无一不彰显了走进耄耋之年的奥斯卡的精神内核。 本届奥斯卡大热提名中,刻画丘吉尔的传记片《至暗时刻》,表现二战真实历史的《敦刻尔克》,以及围绕报道1971年五角大楼泄密事件为核心的再现历史片《华盛顿邮报》都是根据真实人物或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在本届9部最佳影片提名中,真人真事占了提名的三分之一。加上其他奖项中的提名作品,传记类型片仍属本届奥斯卡的最大热点和亮点。 根据真实事件或真实人物改编拍摄的影片历来是奥斯卡的宠儿,在90年的奥斯卡评奖历史上,有二十多部根据真实人物或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问鼎最佳影片,占获奖总数的25%。 近年的奥斯卡依然保持了直面现实历史、关注社会伤痛的传统。同时,从前那些具有“美国梦”标准的“主旋律”日渐减少,甚至缺席,从前奥斯卡青睐的花好月圆、皆大欢喜的“好莱坞式结局”,更是越来越难觅踪影。 纵观本届奥斯卡的9部最佳影片提名,其中的《至暗时刻》、《敦刻尔克》、《华盛顿邮报》、《三块广告牌》都不约而同地直接弘扬追求正义、自由、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若再加上《水形物语》和《逃出绝命镇》中所诠释的对命运的不甘与抗争,这种追求自由、公义、不畏强权的主旋律,贯穿了整个奥斯卡的精神内核。 不得不提,此次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的《水形物语》,延续了导演一贯的影像风格,炫彩飞扬,影像绚美,细节精致,同时又魔幻暗黑,具有深刻的隐喻色彩。表面看是类似“人鱼之恋”的童话和神话传说,却以哑巴女主人公对不可能爱情的忘我追求,传达出了对压抑人性的反抗,对扼杀自由的抗争。该片以冷战时期的美国、苏联对峙为背景,使整个讲述于充满想象的亦真亦幻中,揭示出家国纷争等多层面的意义。 《水形物语》触及了性向与种族等特朗普(专题)(Donald Trump)时代当下热议的民权话题,被认为带政治意义。导演托路(Guillermo Del Toro)承认《水形物语》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不管电影最终在奥斯卡有没有得奖,我们得爱我们现实的世界。” 备受好评的《三块广告牌》,真实而另类,也是本届奥斯卡提名中女主角最具强悍气质的影片,故事讲述人到中年的小镇妇女,因不满女儿被奸杀而警察不作为,一怒之下买下高速公路旁的三块广告牌控诉警方无能,将矛头直接对准警察局局长。因为三块广告牌,警察局长、女主人公一家以及小镇上的人们,都不得不正视其中的各种矛盾与一系列变化。影片所体现的勇敢与强劲,对尊严的捍卫、对司法无能的抗争,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 《至暗时刻》截取的是丘吉尔二战时期的“临危受命”,叙事集中在其出任首相到拒绝和谈的20天间,表现的是内外压力下选择求和还是战斗的“决定时刻”。片中以多种视角,强调不畏强敌、坚不可摧。除表现丘吉尔的各种努力,强硬演讲,结尾更直接以其语录作字幕: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正是这些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忠于真实,又直面真实,让奥斯卡影片的角逐精彩纷呈,奥斯卡的耄耋之年,不变的是永远求新求变。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