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Navigation
Views: 3002 | Replies:1
奥巴马的女儿推迟一年上哈佛,因为要过“间隔年”
OP 05/06/2016

奥巴马和大女儿

 

“间隔年”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大女儿今年6月即将结束高中学业,但她并不准备马上进入哈佛大学,而是准备过一个间隔年,等到明年秋季再进入哈佛大学。


什么是间隔年?

 

许多大学鼓励学生们延迟一年入学,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一年时间缓解学习压力,选择国外游学、参与非营利性组织机构的志愿工作或旅行等丰富阅历,为大学生活做更好的准备。


欧洲学校一直有着“间隔年”的传统,美国则近年开始流行起来。隔年入学在美国的名校中较为普遍,哈佛大学每年都有80-100名学生选择体验间隔年。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美国间隔协会调查显示,美国每年大概有3-4万学生有参与“间隔年”的意愿,并且比例在逐年提高,2015年申请人数较同期增长22%。还有少数学生申请了超过一年时间的“间隔年”,不过该比例不超过申请人数的1%。美国间隔年协会调查的学生最热衷去的前几个国家是印度、以色列和澳大利亚。


间隔年有什么好处?


“间隔年”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参与过“间隔年”的学生认为自己经过一年的调整,进入大学后更加精力充沛,更加明白自己的选择方向。学校方面的调查也发现,这些学生更容易担任领导职位,他们显得更有参与热情。


一些学生参与的项目非常具有创造、主动性。德克萨斯州的圣史蒂芬主教中学的辅导主任Robert Clagett回忆,曾经有一名学生在间隔年中,头四个月在北达科他州的修道院照顾美洲鸵,接着去了俄克拉荷马城为一位法官工作,最后四个月志愿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孤儿院工作。


《大学毕业后的生活》一书的作者Jeffrey Selingo表示:“他们变得成熟,对待学业十分慎重,明白自己要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他们不想做什么。”


间隔年的弊端在哪里?


“间隔年”可不便宜,它背后的局限十分明显:金钱和资源。根据美国间隔年协会的调查,绝大多数申请“间隔年”项目的学生来自于高收入家庭,也就是说,间隔年其实是有钱人的游戏。奥巴马大女儿要参加“间隔年”的计划在网络上公布后,一些人指出,这不是普通家庭能负担的,比如参与一些国际交流项目,大概需要3.5万美元。


当然也有免费或有补助津贴的间隔年项目,比如美国城市服务项目。从2010年起,政府支出600万美元,用以支持学生们追求体验式的学习。但这些项目的竞争十分激烈,申请人的录取比例是25%。美国游学团队“Where There Be Dragons”的创始人克里斯·杨格直接表示:“如果你没有资源,想申请到这些项目很难。”


目前,美国部分大学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一些学校如波士顿塔夫斯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那大学已经开始提供经济援助,使得那些家庭条件拮据的学生也能够选择“间隔年”去探索不同的领域。


此外,“间隔年”并不适用于每个学生。美国间隔年协会的执行董事伊桑·奈特认为:“对于那些没有清晰学习计划、活动目标的学生,提供一整年的‘空档’显然不是个好的选择,反而会贻误他们。”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有这项延迟入学一年的政策。有这一政策的大学会要求学生们提交延迟入学申请时写明这一年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哈佛大学鼓励学生们参与“间隔年”,申请被批准后,申请者只需要在这一年时间内定期到校登记,以确认他们依然想读大学。(作者徐明徽 转自澎湃新闻)

0 0
1#
05/06/2016

相关阅读》》

 

英国间隔年逐渐降温 欧洲学生走不动也不想走了

 

在欧洲,上大学前选择“间隔年”早已普及,高校不仅大力支持,某些高校甚至规定学生必须有“间隔年”,然而近年来这种热度逐渐减退。

 

在间隔年的发源地英国,这种热度的消退更为迅猛。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学费和房价高涨加重了英国家庭的负担。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28日报道,最新调查发现,由于大学学费的不断上涨,英国高校学生离校时平均每人负债4.4万英镑,居世界首位。巨大的债务让英国学生难以潇洒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除资金负担之外,欧洲学生放弃“间隔年”的另一重大原因是他们认为休学一年并不能让他们变成更好的人。

 

青年转型分析中心在检视了成千上万名选择间隔年的学生的背景和数据资料基础上出具了一份调查研究,研究发现20%选择间隔年的学生在16岁以前曾经旷课过,而那些直接读大学的学生只有14%曾经逃过学。

 

调查还显示,和那些直接上大学的人相比,安排间隔年的人自信比较低,感觉自己不能控制前途,更容易发生冒险行为。

 

现在英国的年轻人大多数都不认为间隔年可以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更积极的人。而家长们的选择更加务实,越来越多人选择将送孩子出国的钱省下来留待以后帮他们还住房贷款。

 

中国式间隔年 少数人“尝鲜”

 

虽然在中国尚未形成间隔年的传统,但隐约可以看到间隔年的变形:有少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提出休学申请,将学业放到一边,尝试去创业或者旅行,思索自己的人生走向。这种“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也渐渐得到相当数量学校和父母的支持。

 

但是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仍是“奢侈品”,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诸如如何获得学校支持、是否会错过毕业生招聘黄金时期、经费来源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环球网留学综合 潘灵秀)

 Share with WeChat
Open your WeChat,Scan QR Code,and then click the share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