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307
|
Replies:0
|
OP
04/12/2017
本篇为美国地缘格局-下集,想要先看上一集的同学,可以戳这里 ↓ 当欧洲列强瓜分殖民地,美俄两国开疆拓土之时,东亚国家仍处在民族国家转型的大门之外(1864年太平天国结束,1867年美国购买阿拉斯加)。无论在海洋还是陆地两方面,欧美国家都已扩张至地球的另一端,可瓜分的有价值领地所剩无几,殖民时代落幕,帝国时代走向前台。
胜利会师 虽然大英帝国主导了工业革命初期,但随着铁路强有力的动员起内陆的资源,使得大陆国家有着更强大的发展潜力,洲级的海陆复合国家更可以将内陆资源投射到海洋,并击败严重依赖海上交通线的欧洲殖民列强。如果没有铁路,俄国向远东扩张、美国向太平洋远征,都是难以持续的。 从北美走向全球 在美国忙于向西海岸扩张之时,要尽量避免与欧洲列强的正面冲突,一方面要将列强屏蔽于北美之外,一方面要加速西进。前者以门罗宣言为代表(1823年),重点针对俄国从远东向北美的渗透(甚至渗透加州海岸),后者以太平洋铁路(1869年修通)和巴拿马运河为代表(1914年通航)。
门罗宣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太平洋铁路(三条主要线路修建时间各不相同) 当美国扩张至大陆尽头时(以及击败墨西哥),对海权的需求愈发强烈,由于世界上的海上节点尽在欧洲列强手中,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开打,先打最弱的——西班牙。 美西战争一方面要控制古巴并彻底解除外国对美国腹地(大密西西比出海口新奥尔良)的威胁,一方面接收西班牙帝国的遗产,确立在加勒比海的权势并将遥远的菲律宾收入囊中(借助当地起义者击败西班牙,然后再镇压起义者)。
墨西哥湾周边
美西战争中西班牙丧失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 显然,辽阔的太平洋并没有阻挡住美国人的脚步,与其说是障碍,不如说是跳板,虽然菲律宾这块飞地最终证明是无法守住的,但却使美国更早参与亚洲事务并牵制任何一国称霸西太平洋。 为此,美国要在远东提倡门户开放,要在一战后开会限制日本的海军实力(日本在一战后接收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岛屿),要控制夏威夷。
美国人来的比较晚,位置比较偏,当然要门户开放 夏威夷是如此重要,他是东太平洋的核心,但又是如此的孤立,来自西太平洋与美洲大陆的势力,占据夏威夷均可获得巨大优势,日本更早向夏威夷大量移民,但限于国力军力,最终被美国所颠覆,成为美国事实上的领地。 (1864年美国即强行租借夏威夷港口,且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略夏威夷。。因为夏威夷是主权国家。直至1959年夏威夷才成为美国第50个州)
辽阔的太平洋,号称水半球
夏威夷与太平洋
夏威夷是美国扩张至西太平洋的关键一步
可怜了我的子民。。 当美俄这样的洲级大国在内陆与远东开疆拓土之时,欧洲列强仍然受限于拥挤的欧洲游戏:法国恐惧于德国、德国恐惧于法俄联盟、英国恐惧于任何一个欧陆强权,海外的资源难以改变其切身的安危。所以,即使英国围绕整个亚洲海岸来封堵俄国,最终仍要直面传统的欧陆强权的威胁,来自印度的财富可以为英国输血,但无法转变为英国的腹地。
拥挤的欧洲列强
小皇帝少不更事,坏了我德意志的大业
殖民地很多,然而远水不解近渴 欧洲的游戏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英法的惨胜和俄国的崩溃,虽然殖民帝国的面子犹存,但日本和美国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日本占领了德国在远东的地盘并出兵西伯利亚,美国则第一次成为欧洲争端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砝码。 一战后的不稳定在于:英国的海上地位没有让位于美国、俄国在残酷的内战中再次统一却短暂退出了欧洲事务、德国没有被真正的削弱。总之,德法之间尚未打透,且外部压力尚不足以逼迫欧洲和解。
一战后的欧洲 而在远东,暂时退出的俄国提高了日本的地位,但这种机会是短暂的,俄国重返远东与美国的逼近只是时间问题,作为岛国的日本如何对抗这种洲级大国?那就要将自身转变为海陆帝国,首先是占领东北,但这种压力也使中国在抗日统一战线上团结起来,由于时间站在中美俄一边,日本的野心无法以“和平”的手段实现(比如殖民东北)。
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今日的国际格局,第三帝国企图整合全欧的资源,日本企图将自身转变为海陆帝国,而美俄是不会给他们机会的,对于德日来说,对洲级大国的战争只是先发与后发的区别,而时间是站在美俄一边的。
美俄帝国与德日帝国 其结果是,德日被击败,欧洲的衰落与苏联的扩张终结了欧洲内战,美国扩张至西太平洋(事实上控制了太平洋),但抗日战争的洗礼使中国被民族主义组织起来,成为潜在的洲级大国。 由于俄国与欧洲和中国接壤,且美国无法在亚欧大陆的残酷竞争中扩张自己的领土(终于碰到自己的天花板了)。对华盛顿来说,防止克里姆林宫统治欧洲或中国就变得至关重要,必须保持欧亚内陆与欧亚边缘地带之间的平衡(新一代洲级平衡手)。
欧亚内陆——欧亚边缘——大洲岛屿
欧亚内陆——欧亚边缘——大洲岛屿 美国由于领土扩张的极限,最终不得不以平衡手的方式遏制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而欧亚大陆各方势力则在老大与老二的对抗中左右逢源,这正是战后格局的本质。 欧亚大陆三大边缘地带(欧洲、印度、中国)有无可能发展为对抗美国的洲级大国?欧洲受制于多国体系,印度则过于偏僻且发展空间不足,中国则面临紧张复杂的东亚国际关系,而美国还要加上英国和日本这两个二级平衡手作为辅助,以保万全。
大平衡手与小平衡手 相比欧洲、印度受制于内因,中国受制于外因,加上复苏中的俄国,组成了现在一超多强格局。 孤立主义与霸权主义 很多人认为美国有所谓孤立主义传统,并且将北美理解为一个孤立的大岛屿,一旦欧亚大陆强权崛起或发生火拼,美国会退回北美区域安详孤立的安全。 但是纵观历史,美国所谓孤立主义与霸权主义实为一体两面,实际上是步步为营远交近攻,并且随着其势力的扩张,也要事异则备变,孤立和霸权的范围也要相应扩大。战斗民族不会为自己设限。 从美国独立,到门罗宣言(美洲是美洲(国)人的美洲),到国家利益遍布全球,美国始终没有为自己设定空间上的局限,海洋不是阻碍,而是跳板。 孤立是为了限制对手,限制对手插手西半球,从而由美国西进南下,限制对手在东亚的扩张(门户开放),从而为自己争取时间最终扩张至西太平洋(日本)。没有西太平洋的太平洋,无异于退回夏威夷,正如同没有喀什和伊犁的新疆,将退回吐鲁番和哈密。将防线建在对方家门口,是最佳的防线。 美国地缘需求 总结下美国的地缘需求: 一、控制富饶的北美腹地——大密西西比 二、控制墨西哥湾周边,保证密西西比入海口不受国外势力威胁。 三、控制东西两岸,建立发达的交通体系连接庞大的国土。 四、建立强大的海军,防止北美受到来自海洋的威胁。 五、扩张至欧亚大陆边缘,并找到合适的盟友。 六、防止欧亚大陆出现超级大国,无论是冲向海岸的俄国,还是团结西太平洋的中国。
美国地缘需求 END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