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Navigation
Views: 1450 | Replies:0
全是亚裔娃的藤校就是个disaster
By 南国读书会  
OP 11/19/2016

导读:这是个争议巨大的网帖,但小编觉得文章中的思想还是比较深邃,追问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生的终极追求,这些问题,小编也时常在思考,但也许答案永远在风中飘。

正文如下:

很多家长估计看到题目就血压高了,恨不得进来骂。其实这是事实。大家说起来上藤校,感觉好像藤校就是一块金锭,拿到手里,再也不会变质,也不会贬值。

但是他们忘了,所谓藤校,不是永远都牛,学生靠上藤校得到进入社会的敲门金砖,但是藤校也要靠学生维系他们在社会的影响力。(小编注:常春藤联盟由美国东北部之八所学校组合而成: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就是国人简称的藤校)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藤校最喜欢,有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奥巴马也好,扎克伯格也好,都是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巨大影响力的人。藤校并不在乎出了多少医生,多少年收入上了贫困线的工程师,因为他们对藤校的名声没啥帮助。

湾区牛小学初中高中亚裔学生比例很大,结果是什么,从小就承受比别人高的多的竞争压力,人家科罗拉多好学校的学生学习时间不到你湾区学生的一半,课余可以进行自己真正的爱好。

湾区学生又是高中课,又是AP,还要参加各种活动以证明自己不是书呆子,有领袖力。最后,一个湾区好高中排10%的学生,和一个科罗拉多好高中排10%的学生,在人生的成就上有差别吗,没有。那么为啥湾区学生活的这么累呢,就是因为亚裔太多。(小编注:所谓AP,即大学先修课程,特别优秀的中学生可以提前选修,可折算大学学分,也可证明自己的优秀,提高名校的录取概率)

有的爹妈不干了,难道勤奋也有错?从某种意义上说,没错,勤奋也是错。大家看到中餐馆没有?如果只有一家还好,如果中餐馆扎堆的地方,那么就开业时间越来越长,价格越来越低。长久以来,中餐竞争的唯一手段就是杀价,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办法differentiate自己。(小编注:这单词的意思是-区分。)

湾区家长会说,我知道,跟我们有啥关系?很有关系,所谓的勤奋,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杀价竞争。你没有办法让自己standout,只好用时间和血汗去堆。

这样堆出来的成就在数字上是惊人的,无数门的A,无数的AP,数不清的课外活动。比如前阵子热议的被名校全据的ABC娃,十几个课外俱乐部的主席,横跨无数领域,有意思吗?我要是录取委员会看到也会觉得这人走火入魔了。(小编注:ABC娃,可能是指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

你参加课外活动,总需要genuine的兴趣吧,难道你所有的领域都感兴趣?但是也没看到哪个领域搞出什么成就啊?除了堆数字上名校,还有啥别的解释呢?(小编注:genuine——真实的)

在一个社会里,人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领袖,高瞻远瞩,创造财富。一种是工程师,把领袖指引的方向做到最好。前者是把饼做大的,后者是吃饼的。不幸的是,迄今为止,亚裔(或者亚洲国家)一直在扮演后者。

是西方的文化和创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蒸汽机,到电,到互联网,世界的财富几十万倍地增加。

现在的人,坐在空调房里敲敲键盘,就比200年前冒着生命危险挖一天煤还能创造多的多的财富,都是拜创新所赐。亚洲国家,在这个过程没起到什么领袖作用。中国也好,日本也好,都是走的一条路,就是尽可能地压榨成本,无论是丰田的高大上的JIT,还是中国的血汗工厂,本质上都一样。

美国的亚裔,就是亚洲国家的缩影,无论是新移民每天工作16个小时供孩子上大学,还是ABC上20门课,10门AP,参加20个俱乐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幸运的是,现在美国的亚裔占少数,所以这个策略在跟其他种族比起来,很容易把他们的饼抢过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是50%的亚裔呢,或者80%呢?那么美国就成了中国,小孩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到后半夜,初中择校就要血淋淋的厮杀?问题是,这样的血汗付出对整个社会有用吗?答案是没有。

因为你只是要竞争过你的同伴,不上AP,可以轻松结束高中,上10门AP,生不如死。但是对一个人将来对社会的贡献没有任何差别。

现在的美国,是个幸运的社会。既有天才的创新,也有相对自由的制度和对创新的保护。但是这个状态也是脆弱的。就像在自由市场里,如果一个商家降价,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最后人人降价。

而湾区的高中,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本来大家都好好的,突然来了一群人,每天学习到半夜,上5门AP。那你要想竞争过他,就得学习到1点,上六门AP。如此的恶性循环没有止境,直到所有的人都精疲力竭为止。

幸运的是,现在这种情况还只局限在湾区,连纽约波士顿的情况都好的多。但是随着亚裔的越来越多,谁也难说将来会如何。

大家最爱说的就是,藤校必须公平,必须merit based。其实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什么是merit? SAT 2400? GAP 4.0? 10门AP全5分?这样的孩子是什么人?是只要睁着眼就得学习的人。这样的人将来成为领袖和创新性人才的几率跟前面这一堆数字恐怕没有一毛钱关系。(小编注merit based——以学生表现为基础

设想一下,假如藤校全按分数,招进80%的亚裔娃。这些娃有几个能成为领袖?我不敢说,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恐怕大部分毕业都去了医生,律师,投行,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小日子过好了,既懒得回报社区,也没兴趣给母校捐款,更不要说参选总统了。

这样下去,不要20年,藤校也就变成了中国的重点高中,分高的上呗。当然,父母们肯定说,重点高中就重点高中,能有好工作就行。但是人家藤校不乐意啊。人家建校几百年,好容易成了有社会影响力的机构,被你变成书呆子集中营,凭啥啊?

还有的父母说,现在藤校学生不也都冲着医生律师投行去的吗?一点没错,大部分学生也是这样的。但是至少出了奥巴马、小布什、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领袖本来就是人群中的极少数。按照现在的招生,至少还能有点出来的概率。如果招进80% SAT2400每天学习到后半夜的亚裔娃,恐怕一个都没有。(小编注:SAT即美国大学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

不信?你们这些爹妈每天炫耀贫困线的时候,谁给自己的母校捐过款,有几个人在社区里面热心公益事务,绝大多人还不是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闲下来就死命推娃上藤。

咱们湾区最牛逼最成功的一次亚裔的政治活动是啥?是反对SCA5,说白了,还是让娃上好学校。(小编注:sca5法案——限制亚裔入学比例的法案)

人家奥巴马T14法学院毕业,放着金光闪闪的大所和年入几百万的partner前途不要(以他的能力,partner只是早晚的事),去干挣不了几个小钱的civil rights 律师。克林顿,Yale法学院毕业,跑回鸟不拉屎的阿肯色竞选议员。几个亚裔能做到?还不都乖乖去挣大钱了。

有人说,他们这是野心,是为了将来上位。你说的太对了,亚裔缺的就是野心。亚裔娃的野心就是将来做年入百万的neurosurgen, 这样的野心,除了自己爽,能有啥社会影响?换位想想,你要是藤校,凭啥要你的娃不要奥巴马?

热议区

@ 雪儿

文章表达的观念虽然没错,但是美国和华人这种价值观差异也是长期形成的,国内哪里有竞选的环境,都是小富即安就不错了。而且华裔在美国本来就受各种名额限制,如果是黑人,考大学容易很多,谁还要那么拼。

我觉得最好还是给一个结论,到底要怎样做,而不是只挖苦抱怨

@ 李人洁ellen

的确,时代在进步,我们中国的孩子们进步得更快,学习的目标得超越医生律师投行赚钱,而是政治艺术哲学等我们这一辈碰不到的领域,得有领导中国和世界的雄心

@ 周志杰

要孩子超越,首先家长自己要有超越的准备,不要按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不要给孩子规划职业,努力给孩子打开心窗。

西方普遍有宗教情怀,所以容易超越物质的欲望。

@ 王艳 Yolanda

人生是一个过程,在物质生活已无忧的条件下,让孩子们自然、快乐成长,让他们独立、独特、坚强。到了一定年纪突然发现人生的质量一定不是职位高低和金钱多少,内心的充实、平和,内心的爱与追求,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少些功利和目的,让孩子发现心的方向,让孩子人格健全,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出国需要是合适的、高质量,给孩子们一个更广阔、自由的平台。

@ Wilson

孩子过于功利的话,失去了触摸这个世界的童心。

我不需要一个所谓的成功的孩子,我宁愿他善良,愿意分享,愿意成全,不放弃儿时的梦想。

因为失去初心的成功人生并不是完满人生,一点儿也不令人羡慕。

@ Wilson

为人父其实更需要学习和思辩,让孩子们be themselves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之上去发现孩子的talent,今后才有幸福的能力,我不care也不去定义他们的成功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毁人不倦,而家长在周边大环境下即便头脑清醒也很难独善其身。当学霸是没有意义的,在各个领域领导学霸们才有机会成功,中国的未来或许在那些敢也能把老师气哭的坏小子身上了。要不然这个民族集体盲从,追求更高更强更傻,彻底失去创造力。观点有失偏激,欢迎拍砖!

@ 周立伟

有些终极问题无法回避:你给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快乐的能力还是在中国成功的能力?

我看了那么多孩子,总体感觉咱中国的孩子比较功利,不够纯粹,内心比国外孩子要复杂成熟。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录取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中国孩子,都是一个个为达目标坚韧不拔的mission achiever 个性上非常强势、目的性强,可是我担心这群孩子的潜力会被这样的价值换给限制了。进了学校就投行PE管理咨询,欲念太多,遮蔽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你按照一个国际化的符合现代文明准则培养自己的孩子,则可能会让孩子不接中国地气,降低他们在中国的prospect. 所以,我想很多家长在这个事情上估计蛮困惑的。

@ 雪飞

常春藤应该是能力自然积累的一种结果,而不应该是一种追求的目标!那么在整个高中及大学时代,就是尽可能地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拓展视野,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

千万千万地,别为了申学而“申学准备”!申学准备工作要做,比如考试要考,但如果平时积累好,这些东西应该也是自然的结果。比如SAT,难道不是 学习能力 的自然结果吗?难道美国人会为了SAT大量题海战术吗?---课堂里的自然积累,再加上必要的考试技巧应该就够了。

@ 雪飞

把孩子的教育,放大到孩子毕生发展来看,教育目标、方式、方法,会从容和达观很多。

@ 周立伟

原文作者其实是表达了一种情绪:华裔的生活艰辛而又乏味。作者试图说明勤奋也是错误,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美国的清教徒文化里第一项就是勤奋。当初他们能够在环境险恶的新英格兰地区生存下来,靠的就是这个。

真正的美国人是很勤奋的。波士顿93号公路早上5点多就车流不息了。老美真的是很努力。

作者描述的现象,反映出中国人的两个普遍性的问题。不光是对教育,对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1)肤浅的功利。

他们认为教育就是要多拿A,多拿竞赛奖,多拿才艺。这种简单的功利主义在学校教育阶段还有效,因为人家美国人并没有那么不分兴趣地去拼。

但真正进入社会,进入美国人自己选择的分支溪流后,他们的后劲就表现出来了,而咱们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功利教育中,早就失去了初心,除了赚钱出名,已经没有了梦想。

所以,要说勤奋,东西方的精英们都很勤奋,我们成年之前功利地勤奋,他们在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后投入地勤奋。

这个观点也是我很久以前写的那篇文章的观点: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保持初心,保留那个最纯粹的好奇心、激情、探究欲。这种应试教育功利教育10多年下来,这些东西全都没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亚裔做法的泛滥,是对美国传统教育的毁坏。现在美国也越来越开始强调应试教育了,虽然一些真正的精英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整个社会的论调已经不可逆转。

还记得2014年上海中学有一个孩子AP和IB考了近30门,最后进入了剑桥大学吗?这样的孩子,正好是美国精英教育的反例。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不受兴趣的驱使深入研究,这是一个亚裔教育的更好例子。这样的孩子一到哈佛招生官那里我相信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扔进垃圾桶。

第二,咱们中国人特别擅长跟风凑热闹,缺乏独立思考,也就是所谓的缺乏创造性。

缺乏创造性的本质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大家都AP,大家都钢琴。美国亚裔的学琴比例如此之高,以至于很多美国招生官看到一个不学琴的亚裔比见到一个学琴的亚裔似乎更高兴,更觉得unique。

@ Christine

说得好深刻,但敢逆势而为的家长需要很强大的心脏。

@ Ester

亚裔也就是一代、1.5代是这样的。后面就融入了。

没办法,新移民,没根基,只有靠自己打拼。名校是最容易被认可的credential, 医学法学是最直接的道路。

@ 周志杰

我坚定地认为,要恢复到人的本源驱动力上去培养或者说扶持孩子。

下一代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将远远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任何今天看来合理的东西也许都会被颠覆,甚至颠覆几次。

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孩子探索的童心和勇气,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平静的内心。名校云云都只是外在的,该有的都会有,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

@雪儿

这篇文章还是有失偏颇的,勤奋没有错,错在目标到底是什么。

@周立伟

对!Zuckburg和乔布斯非常勤奋。


小编也说说:华裔孩子普遍成绩比其他族裔孩子要好出一大截,但职业成就、事业声望和社会影响力却并不显著,所以本文还是有道理的,小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许真正成就影响力的,是“内在动力、兴趣导向、人文魅力”等华裔孩子缺乏的东西——

——因为外在压力太大,所以内在动力就缺少了。华裔孩子的竞争压力、父母教育、学校氛围、教育文化传统,其实都是外在压力,出了社会,这些外在压力消失了,也许内在动力才是重新出发的动力。我们能否不那么依靠外在压力,而是更注重呵护内在动力呢?

——因为应试训练过重,所以终身兴趣就缺少了。华裔孩子的应试训练传统,也许能在考试中获胜,但对学术和知识的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究竟有多少,只有天知道。我们能否在轻松战胜学业的同时,又培养出孩子的真正热爱吗?

——因为功利知识过多,所以人文魅力就缺少了。真正有影响力的人一定是具有人文、历史情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感召最优秀的人围绕在他的身边,做出一番事业。我们能让有人文情怀的孩子自由成长吗?

0 0
 Share with WeChat
Open your WeChat,Scan QR Code,and then click the share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